close

禁塑議題正熱,環保署預計2019年7月1日開始推動禁止一次性塑膠吸管政策,咖啡店星巴克領頭決定2020年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塑膠吸管。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賴瑩瑩表示,台灣也會逐步推動禁用計畫,輔導店家與民眾可改以紙、矽、不鏽鋼、玻璃、生物可分解等材質替代塑膠吸管,另外也有民間團體推出以甘蔗渣、咖啡渣製作的吸管。

2019年7月1日起,公部門、公私立學校、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、連鎖速食店四大行業將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性塑膠吸管。賴瑩瑩表示,會逐步推動禁塑政策,由於這些行業的內用者對於塑膠吸管的依賴度並不高,可以口就杯、直接喝飲料,希望全站儀民眾能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吸管,以減少垃圾量。

賴瑩瑩表示,目前已有許多替代性材質可以代替塑膠吸管,包括紙、矽、不鏽鋼、玻璃、其他生物可分解等材料,期望能逐步讓衛星定位儀民眾改變使用習慣。另外還有許多民間團體推出以甘蔗渣製作的吸管,賴瑩瑩直言這是很棒的發明。

衛星定位儀是利用衛星基本三角定位原理,GPS 接收裝置以測量無線電信號的傳輸時間來量測距離,以距離來判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,這是一種高軌道與精密定位的觀測方式。假設衛星在11,000英哩高處,測量我們的距離,首先以11,000英哩為半徑,以此衛星為圓心畫一圓,而我們位置正處於球面上。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定位,則必定要再測量第四個顆衛星,從基本物理的觀念上來說,以訊號傳輸的時間乘以速度即是我們與衛星的距離,我們將此測得的距離稱為虛擬距離,在 GPS 的測量上,我們測的是無線信號,速度幾乎達18萬6千英哩/Sec的光速,而時間卻短的驚人,甚至只要0.06秒,時間的測量需要二個不同的時錶,一個時錶裝置於衛星上以記錄無線電信號傳送的時間,另一個時錶則裝置在接收器上,用以記錄無線電信號接收的時間,雖然衛星傳送信號至接收器的時間極短,但時間上並不同步,假設衛星與接收器同時發出聲音給我們,我們會聽到二種不同的聲音,這是因為衛星從11,000英哩遠的地方傳來,所以會有延遲的時間,因此,我們可以延遲接收器的時間,從此延遲的時間╳速度,就是接收器到衛星的距離,此即為衛星定位儀的基本定位原理。

台南市環保局在5月底推出「吸管不塑,生活素西」減塑活動,有55家店家響應活動,預計試辦3個月。賴瑩瑩表示,希RTK定位望透過這些活動,讓民眾逐漸接受使用非一次性吸管。

賴瑩瑩也強調,將來推出禁塑政策後,會特別輔導店家,如何因應政策、該使用何種替代材質吸管等,也會多加宣導民眾,加強民眾環保意識,改變使用習慣。
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marcelql57c 的頭像
marcelql57c

marcelql57c的部落格

marcelql57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